龍魚都有哪些品種
龍魚都有哪些品種
龍魚的品種是很多的,例如亞洲龍魚、金龍、紅龍、青龍、高背紅尾金龍、過背金龍等。

一、亞洲龍魚:
紅龍,學名
Scleropagesformoss,英文名RedArowana又叫紅金龍。這種魚作為瀕危物種受到華盛頓公約的保護。它幼魚的體色較淺為白色微紅,鱗片細小。但成魚的體形碩大,腮蓋邊緣呈現出強烈的深紅色、舌頭也是如此、大片的鱗的邊緣以及各鰭也有濃烈的艷麗紅紋、金色的鱗片閃閃發光,是一種極具觀賞價值的大型魚類。
金龍:又叫黃金龍,英文名:GoldenArowana。其背部為墨綠色鱗框閃耀著金黃色的光芒,腮蓋和紅龍不同,沒有紅色而是亮麗的金黃色。
白金龍:英文名:PlatinaArowana。其體形和紅龍相似鱗片的顏色為白金色。
青龍:英文名:GreenArowana。體形較其他亞洲龍魚短小。鱗片青色側線明顯發達。以鱗片呈現紫色斑紋的最為名貴。可以人工繁殖。
過背金龍:英文名:BellyArowana。極為昂貴的龍魚,金龍不同的是其金色的鱗片越過墨綠色的背部使全身包上一層金殼。過背金龍那雄俊優美的體態、寬大的鱗片、泛藍的底色、燦爛的金框顯示金甲武士凜然不可侵犯的英風。其鰓蓋上的抹純金,透出華麗富貴氣象。
高背紅尾金龍:它是經過背金龍與紅尾金雜交出的亞種,兼備兩者的優點。高背金龍魚最特殊的是頭背部平直。金龍魚的鱗片邊緣雙尾鰭、背鰭和臀鰭呈金黃色。其背部為墨綠色鱗框閃耀著金黃色的光芒,腮蓋亮麗的金黃色。高背紅尾金,是頗具爭議性的魚種,兩者的差異只在第六排的過背與否。
二、澳洲龍魚:
星點龍ScleropagesLeichardti:產于澳大利亞東部,和星點斑紋龍很相似,幼魚極為美麗,頭部較小,體側有許多紅色的星狀斑點,臀鰭、背鰭、尾鰭有金黃色的星點斑紋,成魚體色為銀色中帶美麗的黃色,背鰭為橄欖青,腹部有銀色光澤。各鰭都帶有黑邊。屬夜行性魚類。近年澳大利亞政府大量放養此魚魚苗所以數量不會少。
星點斑紋龍Scleropagesjardini:產于澳大利亞北部及新幾內亞,體形較小,口部尖,體色為黃金色中帶銀色,半月形鱗片,腮蓋有少許金邊,尾鰭背鰭有金色斑紋。飼養容易,可人工繁殖。
三、南美洲龍魚:
銀龍:Osteogloxssnbicirrohoms出要產于巴西亞馬遜河流域。1929年被魚類學家溫帶理
(Vandelli)首先發現。在當地是一種食用魚。1935年引入美國。1955年引入日本。1966年日本神戶的宮田先生在九州阿蘇長陽的熱帶養殖場利用溫泉首先人工繁殖成功。但市場上所見的還是由南美經過美國轉口引進的人工繁殖的極少。此魚鱗片巨大、呈粉紅的半圓形,魚體呈現象是金屬的銀色,其中含有鈷藍色、藍色、青色等顏色混合,閃閃發亮。背鰭、臀鰭向后生長其基部很長,尾鰭短、胸鰭大。
黑龍:Osteogloxssnferreirai形狀和銀龍幾乎一樣,成魚為銀色,但體形長大時會趨向黑色帶紫和青色,有金帶。極具觀賞價值。幼魚有明顯的黑色體紋胸鰭下掛著卵黃囊所以香港人稱之為黑龍吐珠。
海象象魚:Arapaimapirarc產于哥倫比亞、巴西。體形巨大可長至5米長。在原產地被作為食用魚。近年由于數量銳減已經被當地政府禁止捕撈和販賣,更加不讓出口。只在武漢新世界水族公園見到過一尾兩米長的象魚。體色黑,鱗片有橙紅色的框。力量極大當它的尾部掃到水族箱的玻璃壁的時候會發出很大的聲響。
四、非洲龍魚:
非洲骨舌魚只有一種稱為尼羅河龍魚Heterotisnilotics分布于尼羅河中上游和熱帶西非洲。外形類似于亞洲及澳洲龍魚。其吻端到背鱗前位置的輪廓不是直線型的,此外口部較大而不開裂,覓食時才會張開。體色為橄欖色帶灰色而不是黑色,天然水域中的尼羅河龍魚可長達一米,重6公斤。在水族箱中可長至80厘米。須注意的是此魚不吃小魚而是吃浮游生物,象淪蟲、紅蟲等等,這樣巨大的魚吃這么小的東西有趣吧?它的
第四、五腮面的上部是螺旋狀的類似于迷宮科魚類的呼吸器官。
龍魚在飼養的時候,注意它們品種的問題。
龍魚的混養有哪些技巧
龍魚混養技巧之一:
挑選適合的龍魚配魚

想要成功進行龍魚的混養,首先要挑選合適的魚只,并不是每一種魚類都適合與龍魚混養,例如星點龍魚混養就非常的困難。
那么,龍魚和什么魚混養好呢?在龍魚玩家中,和龍魚混養的常見魚種有:龍魚、虎魚、飛鳳、七彩等。
龍魚屬于上層魚,又有極強的領地感,因此在選擇與龍魚混養的魚只時,要盡量避免選擇上層魚。
確定好混養的魚只后,還要考慮混養魚只的大小。
如果混養魚只較小,并和龍魚的體型差距過大,就會受到龍魚的侵擾,導致混養失敗。
因此,在選擇混養魚只時,最好選擇與龍魚體型相仿的魚只。
龍魚混養技巧之二:充分考慮混養環境
龍魚屬于大型魚類,生長速度較快,兩年左右就會長到45-50公分,再加上普通魚友一般無法做到每兩年就重購魚缸,因此龍魚對龍缸的大小要求比較嚴格。
因此在混養時,要充分考慮龍缸的規格是否能夠承受,混養魚只密度不可過大。
龍魚混養技巧之三:冷靜面對混養魚只打斗
選擇龍魚混養,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龍魚和其他混養魚只打斗的情況。
出現魚只打斗時,是龍魚與其他魚只在爭奪領地,如果經常性地、一發生打斗情況就進行隔離飼養,則會人為地延長打斗時間。
因此,當龍魚和其他魚只出現打斗情況時,除非十分嚴重,否則要盡量避免隔離飼養。
混養前可先在缸中投入小魚小蝦,喂飽龍魚,吸引龍魚的注意。
此外,龍魚混養時一定要擁有強大有效的過濾系統,能夠保證水質,避免龍魚和其他魚只打斗后受傷、感染,進而引起其他疾病。
龍魚混養技巧之四:形成良好的混養習慣
龍魚混養時,缸中魚只的密度增加,魚只吃的多,排泄物也多,爭斗后還會出現受傷的情況,因此穩定的水質就十分重要了。
在混養時要保持水質,固定換水時間、溫度、水量等因素。
除此之外,保持穩定的喂食時間、光照時間、光照強度等也很重要,突然的環境變化會造成魚只緊張,引起魚只拒食、打斗次數增多等情況金龍
紅龍
混養時這個情況比較明顯。
龍魚混養技巧之五:正確面對混養時出現的疾病
龍魚的混養常會出現鱗片脫落、鰭上出現小白點等,主要是由于魚只打斗引起的。
魚只出現疾病后要慎用化學藥物,一定要看清楚病癥,在能夠使用老三樣時盡量使用老三樣而不是急于下藥。
相信大家了解了這些龍魚混養技巧,能對龍魚的混養有進一步的認識,不僅能和其他的魚類混養成功,還能成功進行紅龍混養,在混養道路上走的更遠更好!
銀龍魚常見病都有哪些
銀龍魚常見病之一:
蒙眼病
蒙眼病一般是由于水質所引起的,最明顯的癥狀是銀龍魚的眼球表面起白蒙或是混濁。治療方法:換掉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的水,要注意維持水溫。一般幾天后病情會有好轉。
銀龍魚常見病之二:紅斑病
紅斑病是銀龍魚常見病的一種,又稱打印病。是一種病毒性疾病。治療方法:將水溫維持在33-36度左右,并且在水中投放黑拿敏。
銀龍魚常見病之三:貓頭虱病
貓頭虱病也是銀龍魚常見病中的一種,其實就是一種寄生蟲。治療方法:如果是數量較少,可用手直接拔除,并涂上抗生素軟膏;而如果是數量太多可用八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病魚1小時,每日一次共三次。
銀龍魚常見病之四:龍須打結
龍須打結一般是水質出現問題或者是食欲不好所造成的。所以為了改善這一病狀,飼養者可換水改善水質,增進喂食。
銀龍魚常見病之五:掉眼病
掉眼病是由不正確的喂食方法所造成的。治療方法:把魚缸用不透光的黑紙蒙住,在魚缸上部增加一盞白燈,喂食頂層食物或在魚缸頂部放置一個物體以吸引銀龍魚的注意力,3個月后拿掉黑紙。
銀龍魚常見病之六:自切癥
自切癥是幼魚期的銀龍魚在受驚后,其背鰭、尾鰭、臀鰭在靠近身體的底部產生局部或完全斷落的現象,斷落面一般不會出血過多,斷鰭會自己長出來。為預防二次感染可加一定量的甲基藍。
銀龍魚常見病之七:錨蟲病
錨蟲病也是一種寄生蟲疾病,飼養者可以在病魚體上找到1厘米左右,頭部鉤在魚體內的寄生蟲,初期銀龍魚食欲不振,蟲體寄生位置紅腫溢血,嚴重時會導致組織壞死。治療方法:用5~10ppm高錳酸鉀浸洗魚體每日一次。
銀龍魚常見病之八:爛鰭癥
爛鰭癥由于細菌感染使鰭邊變的灰白并腐爛。治療方法:盡快改變水質,增加溶氧量,逐漸地提高水溫至34攝氏度,增加1%的食鹽,維持6天的好水。
以上就是銀龍魚常見病,希望可以幫助到飼養龍魚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