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栽頭怎么治
金魚栽頭怎么治
金魚的身體平衡是依靠鰓蓋后面耳石的器官,如果耳石被細菌或者病毒感染,就會很容易載頭。如果耳石被細菌或者病毒感染,可以用煮沸的綠豆花喂魚,能起到解毒的效果,可以使金魚載頭能得到緩解。

金魚是由鯽魚人工培養而來的,在培養過程中,外形的演化速度超過了魚的內臟的演化速度,達不到野生鯽魚在自然環境中演化的平衡點。體型和野生鯽魚體型差異越大的金魚越加容易載頭。在飼喂過程中,為了讓金魚肥壯好看,投喂的飼料量很大,就會導致魚肚子內很多脂肪堆積,脂肪在體內的增加,除了使魚肚子大外,也占據了體內其他器官的位置,導致金魚從小到大,就會漸漸的載頭,有的金魚停食就會好轉。
金魚栽頭恢復
金魚栽頭恢復,這個需要看魚治療的情況怎么樣,不同的魚,它們栽頭恢復的時間是不同的。
栽頭:

魚并不會沉底或者漂浮,只是在靜止時身體不保持水平,栽頭。從現象看,魚整體的比重并沒有問題,也就是說魚鰾的調節功能仍然正常。魚體內各組織的比重基本是相近的,有巨大區別的就是魚鰾內的氣體,但要討論清楚,還得看看下面2種情況:
1、吃飼料后上浮或者栽頭,過一段時間正常:
相信很多魚友都碰到這種情況。這種情況通常都會發現魚的屁屁里有大量氣泡,有時干脆就是魚會從屁屁里排出氣泡。不吃東西的時候正常,說明魚鰾本身沒有問題,吃后有問題和排泄氣泡也說明了問題是出在消化腸道內。就是部分魚對某種飼料消化過程中逐步產生大量的氣體,導致魚比重減小,為避免魚體上浮魚會本能的排出魚鰾內氣體,如果腸道內產生的氣體不多,魚是可以自己調節的。
但是,因為飼料成分或者部分魚消化情況不同,腸道的氣泡量很大,又或者魚鰾的調節能力不如其它魚好,最終腸道氣泡的量超過魚鰾的調節能力,就會導致魚體上浮。由此可見,要是魚總排泄大量氣泡的話,這些氣泡在腸道形成的過程中,魚鰾就得經常調節,上浮就是魚鰾調解達到極限后的表現。
每天魚鰾這么折騰來折騰去,當然很容易病變,因此這種吃后上浮的魚,有時候就會逐步轉化成真正的魚鰾病。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換好的飼料,改善環境增加魚的代謝能力,總之無論有沒有上浮現象,魚排泄較多氣泡很不好。
2、永遠的、令人絕望的栽頭:
既然是永遠的栽頭,就是治不好,干嘛還要討論呢,目的當然是希望魚友們能在挑魚的時候避開這樣的魚。這段的內容是本文的重點,就是要討論體型與栽頭的關系。
首先還得再回顧一下物理知識:一個物體總體上比重和水一樣,讓它懸浮于水中,比重偏小的部分會在上面,而密度較大的部分會在下面。
金魚在水中靜止時的姿態完全是根據上面這個原理表現的。換句話說,金魚各部位的比重分配情況決定了魚是否栽頭。前文已經說到,魚各個部分組織的比重都比水重,而且基本是一樣的。具有巨大差異的就是魚鰾里的空氣,因此結論是魚鰾與身體重心的相對位置決定了魚在水中靜止懸浮時是否栽頭。
飼養金魚,需要注意它的體型問題。
冬季預防金魚栽頭
冬季新入金魚的最大危險就是溫差等原因造成的栽頭疾病了,由于這種疾病治愈率較小,所以預防就尤為重要了。
冬季銷售的金魚不管露天還是魚店,基本都是從漁場的魚房中轉出銷售的。
由于魚房中的飼養水溫很低,所以魚的體質基本都很差。
再加上長時間的停食或少食、轉入批發站點銷售、魚商購進再銷售,經過這么多的輾轉騰挪,對于魚的體質來說那更是雪上加霜,魚也被折騰的疲憊不堪。
魚友們這個時候買回來的魚最大的危險就是溫差和溫差、折騰造成的魚體不適。
輕者魚體各部位發黑和外體表出現問題,重者栽頭或感冒,長時間拒食、消瘦、最后死亡。
最好在裝袋的時候讓魚商打氧,回家之后放在暫養缸或者飼養缸旁邊,24小時之后再開始泡包、過水。這樣不但讓魚有了一個較長時間的適溫過程,同時也給魚提供了一個緩解休息的中間過渡階段,對新購進的魚來說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新入缸頭一個禮拜,飼養水深不要超過20公分,不露背鰭就行。水中加鹽,小流打氧,根據魚的狀態適當停食幾天。一個禮拜之后觀察魚的狀態,游姿正常,索食欲望正常,消化和外體表都正常的情況下,再用正常水深正常飼養。
總的來說,這種做法也就是另一種非常簡單的暫養和飼養方式,基本也就適合在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