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觀賞魚養殖方法
家庭觀賞魚養殖方法
一、喂食:

飼喂的都是富有營養的動物性飼料和白芝麻等。
動物性飼料如水蚤、蚯蚓、黃粉蟲、青蟲、皮蟲等。
主要喂食的是蚯蚓和白芝麻。
紅、黑的蚯蚓都可喂。
可以喂食生的白芝麻為主。
白芝麻很容易買到。
魚兒很愛吃,很容易消化,并不容易污染水質。
不要喂買來的劣質魚飼料。
因為這種飼料淀粉太多,營養差,不易消化,水質容易污染,魚兒吃了營養不良,會導致魚兒生長就比較慢,還容易得病。
魚兒只要吃的是容易消化的食物是不會撐死的。
什么時候喂食,一般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不宜多喂,以吃盡為止。
否則會污染水質的。
二、光照:
最好把魚缸放在有陽光照射1-2小時的地方。這樣利用陽光的紫外線殺菌。起到防病的作用。這樣可以減少疾病。盡量做到魚病預防為主,用藥為輔。同時,由于光合作用,魚體的顏色也比較鮮艷美觀。
三、換水:
要經常換水,能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換水時只能換去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能一下子換去很多,魚兒不適應。保持水族箱中水質澄清至為重要。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魚才能生長,長的快。否則就停止生長,甚至死亡。什么時候換水,沒有定論,可根據水質而定,水質混濁的多換,否則少換。
四、家庭飼養觀賞魚,平時可自備如下常用藥物:
1、氯四環素,疾病對象是爛鰭。水棉病。潰爛癥等,用藥濃度10~20mg/
L,魚病時可持續藥浴4~6天,可根據需要重復藥浴。
2、呋喃西林,疾病對象是爛鰭。爛尾。水棉病。潰爛癥等,魚病時持續藥浴5天,可重復藥浴,用藥濃度0.1~0.3mg/L。
3、羥四環素
Oxytetracyclinehydrochloride,疾病對象是全身細菌感染如潰瘍癥,大型魚直接注射,可重復使用至癥狀消失,劑量10~20mg/魚重kg.小型魚可按60~75mg/魚重kg的比例與餌料混合飼喂,持續1~2周。
4、福爾馬林,疾病對象是魚體表粘液癥。皮膚及鰓寄生吸蟲,持續藥浴數天,用藥濃度20~25cc/T水。
5、孔雀綠,疾病對象是霉菌。白點蟲。絲絨病。皮膚粘液癥等,持續藥浴數天,用藥濃度為0.1~0.3ppm。
6、甲基藍,疾病對象是霉菌。白點蟲。絲絨病。皮膚粘液癥等,持續藥浴數天,用藥濃度為1~2ppm。
7、高錳酸鉀,疾病對象是魚虱等外寄生蟲,短時間藥浴30分鐘,用藥濃度為1~3ppm。
熱帶觀賞魚的養殖方法有哪些
熱帶魚是現在我們家庭養殖比較多的一種觀賞魚,養魚可以美化家中的環境又可以讓人心情愉悅,所以熱帶魚的養殖在不斷的增多。熱帶魚是比較好飼養的的魚類,但是在養殖的過程中也有很多需要我們注意的事情,下面就為大家一一介紹。
一、帶魚及其形態

熱帶魚是指位于一年內最低表層水溫為20℃的等溫線之間的江河、湖泊和海洋里棲息的魚類。
熱帶魚種類繁多,可供家庭飼養觀賞的約有500種,隸屬于42科。
它們有體型各異且色彩鮮艷光亮之特點。
熱帶魚體型一般屬紡錘型,此外也有側扁型、圓筒形等。
觀賞熱帶魚的體型多姿多態多表現在鰭的形態變異上,有長有短,有尖形有圓形。
有的魚腹鰭移至喉下,有的口部也發生變化,上頜骨已不僅是口裂的一部分,而是通過上頜骨的移動使口部伸展,以便于攝食。
無論熱帶魚體形怎樣變化,但身體總還是分為頭、軀干和尾3部分。
二、購買新魚應注意的要點
健康的熱帶魚,最顯著的特征是背鰭高豎,游動活潑,尾鰭展開,身體明凈無雜點,無缺損,背部不隆等。此外還應向賣魚者詢問,該魚是否“養定”。即是否剛從外地運來還是貯養過一段時間,剛運到的魚一時難以恢復因旅途的疲勞,也難一時適應環境,不易養好。
三、理想的水族箱
水族箱大都以玻璃及金屬框為材料,如遇玻璃破裂,可以更換。箱樞為金屬角鐵或不銹鋼鋁合金等,堅固耐用,大小均宜。水族箱之寬度,應該大于深度,大小視放置位置而定,制成方形等,箱頂再設燈光,以助陽光不足。
四、其他常用設施
熱帶魚飼養和繁殖,水溫適宜頗為重要,故應備溫度計。為了保持水溫還需自動電暖管,或自動整溫器。捕魚網以方形為宜,網衣質地要柔軟。充氣泵可使水產生流動,驅取水中
CO2,增加水中O2的含量。在水族箱的底板還可裝上過濾器,吸收水中的食物殘屑和糞便等。水族箱底可鋪砂子。海水水族箱采用含鈣質的石灰石、碎牡蠣殼,碎珊瑚等,淡水則采用一般干凈之河沙即可。
五、水質要求
自來水須放置3天,方可使用。水有酸堿性,可用pH試紙測試,以pH值為6.0~7.8為最適宜于淡水養殖。海水養殖可取用天然海水,最好在漲潮時去取,所取海水需無污染和油漬。水溫一般以25℃為宜。換水時,注意不要全換,換水過多,驟冷驟熱。一般每次吸出不超過箱水三分之一體積,并從底部將污物一并吸除。水不宜勤換,應視水質是否變濁為限。如水因日久蒸發,可補充一些新水。
六、魚的餌料
養淡水熱帶魚最好飼以干飼料,活的新鮮的飼料容易帶入病菌。海水熱帶魚多為肉食性,不適宜干飼料,飼以新鮮的蝦肉、蛤肉,但需洗凈切碎,每次喂以少許,每天早晚各喂一次,一次不宜喂的太多,否則會污染水,魚也易生病。干制飼料多以米糠,面粉及魚蝦粉或蛋黃粉混合而成,市面上有售。新鮮活餌有血蟲、顫蚓、水蚤、劍水蚤、纖毛蟲類的草履蟲等。
七、魚的繁殖
絕大多數熱帶魚屬卵生,少數是卵胎生,選擇性成熟的親魚應注意親魚需健康強壯,避免“近親交配”。親魚置于繁殖專用水族箱中,水溫高于原有的水溫1~2℃,根據不同魚類的產卵特性及卵的性質,鋪以底質或種植水草,皇冠草、金絲草、狐尾草適合于卵生魚的產卵巢,青苔、水藻等適合于卵胎生魚類做巢。
卵生魚類雌雄鑒別一般雄魚顏色較深而艷麗,身體略薄而瘦長,雌魚體型圓闊而肥厚,顏色較淡。
卵生魚類,即雌魚將卵子排出與雄魚的精子結合,即體外受精。
產出的卵,無粘性的,卵產出后即下沉箱底,即稱為沉性卵。
也有的魚產出的卵有粘性,附著在水草或石塊上。
還有的魚產卵前口吐泡沫于水面,營巢交配,產卵其中。
此外有的親魚將卵排出有孵化護卵功能,有的親魚將產出的卵,孵于口中。
依據產卵水層不同又可分為上層產卵,如金魚類、斗魚類。
熱帶魚的養殖最讓人擔心的莫過于是生病,由于沒有這方面的醫院讓我們很難正確去對待,所以日常的護理和預防一定是必不可少的,防范于未然才是保養熱帶魚最好的方法。
觀賞魚養殖方法和技巧
觀賞魚養殖方法和技巧是有很多的,在飼養的時候注意水質的PH值,還需要注意選擇健康的觀賞魚飼養。
1、初期養魚的飼主大可不必太計較水質的數據。比如PH值,KH值等等。當然,養7彩除外。曾經看過一本英國水族愛好者的書,書中對飼養熱帶魚所需水質的數據做了詳細介紹。但在書中結尾時有這樣一句話使印象非常深刻。PH值,KH值等等一些有關于水質的數據,多數是限于大型熱帶魚養殖廠,家中飼養熱帶魚不必太費心思的去追求一些水質數據。說到這里,要說明一下,主人也可以去測量水的各項數據是否達到主人想養的魚所適合的各項指標,但是覺得初期養魚的飼主就沒這個必要了。
2、養魚先養水這句話是老生常談了。為什么要經常提起呢?可見養水的重要性。初期養魚的飼主切記養水一定要有耐心。要知道,從某種程度來講,養魚就是看主人有沒有耐心!養水時,一定要把過濾24小時開著(不開過濾的話,時間長了水會變質),溫度提到30度為宜,持續這樣的狀態至少10天至15天(多些天更好)。如果在養水期間(注:
可以適當加入一些硝化菌,最好別加一些化學藥物)水溫一直保持在30度的話,水雖談不上是老水,但是至少可以說是熟水。然后買幾條便宜的闖缸魚放進去,一星期后,闖缸魚的成活率較高,主人就可以進新魚了。
3、買魚時,如何選購健康的魚是極為重要的。在這里,向大家介紹兩種最為簡單有效的辦法。1:用手輕敲缸壁,哪條魚反映靈敏,哪條魚基本就是健康的。2:一般的魚都喜歡成群游動,發現哪條魚在前面領游,哪條魚基本就是健康的。買魚時,盡量在一家水族館買,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魚兒所攜帶細菌的交叉感染。
4、飼養的密度。千萬不要把所有喜歡的魚都買回來,要知道一公分水養一公分魚的道理。再者,有些魚是不適合在一起混養的。從審美角度來說,缸內魚的種類過多,也顯得很雜亂,一定要注意主次分明。
5、平時勤換水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水質。但換水的頻率過于頻繁,對魚的體外黏膜以及硝化菌都是有一定影響的。所以在換水的問題上,某些時候也是矛盾的。那么怎樣才能解決這個矛盾呢?這無疑要依靠強大的過濾系統來做保障以及平時對水質的觀察。過濾器的功率以每小時能過濾缸內水總容積的3至5次為宜。關于濾材的搭配,視情況而定。初期養魚的飼主,一般沒必要在陶瓷環上,活性炭上下太多的工夫,在過濾槽內最底層鋪一層生化棉,上面鋪兩層過濾棉即可。(注:從沒用過活性炭,陶瓷環,照樣水清魚歡。
6、有很多飼主在飼養熱帶魚的過程中,喜歡用鹽。但是結合養魚之經驗,還是簡單說幾句關于鹽的問題。初期養魚的飼主,切記不要用生活中的食鹽,食鹽含碘,碘對魚來說是有殺傷力的。市面上出售的大鹽也不是很純凈,在這里推薦使用海水鹽。偶爾(不是必須的,也不是經常性的)可以往缸里撒入適當的鹽,鹽能有效的預防水霉,同時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還可以提高魚的食欲。
7、魚生病時在沒確定是什么病之前,不要隨便往缸中下藥。盡量隔離治療,隔離治療時可以不用過濾,但是必須充氧。
8、新魚買回來時過水和倒水是非常重要的。魚對溫度和水質的變化是極為敏感的。所以過水和倒水程序是必不可少的。關于檢疫的問題,認為最主要的是要看主人魚的來源,還有是不是在一家水族館買的魚。這個完全可以自己視情況而定。在這里,說一個極為簡單的土辦法來對魚兒進行檢疫,準確來說應該是消毒。如果是在比較熟悉的JS那買的魚,一般不會進行檢疫這道程序。通常使用的辦法是在把新魚買回來時,在倒水的過程中,往塑料袋里加入適當的甲基藍和鹽。大約浸泡30分鐘后,再接著倒水,直到水中的蘭色逐漸消失為止。
飼養觀賞魚,需要注意這個飼養密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