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鰭上有白點
魚鰭上有白點
魚鰭上有白點,魚一般是飼養(yǎng)在魚缸或者是水族館里,如果不仔細觀察的話是比較難發(fā)現它們是否是生病的,所以在平時的飼養(yǎng)過程中需要經常觀察它們的動向,如果發(fā)現異常盡快的讓它們得到治療。

正常情況下魚鰭上上是沒有白點的,如果發(fā)現它們身上有白點應該怎么去處理
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白點病是傳染性很強的外寄生蟲玻
(1)病原體:
多子小瓜蟲(寄生蟲)。
傳染途徑:水蚤、病魚,污染的工具是熱帶魚的1號玻熱帶魚比金魚易患白點病,水溫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誘因,也是初學者常常失敗的原因。
歐洲最初興起熱帶魚飼養(yǎng)業(yè)時曾因此病全軍覆沒。
及時發(fā)現早治療,早隔離,加強消毒,保持恒溫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
白點病分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為2~3天,常致魚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達60%~70%。
(2)癥狀:早期,各鰭及身軀有個別的小白點,有食欲,精神沒有多大變化。
中期,鰭、身軀到處是白點,沒有食欲,不愛活動,到處蹭癢,顏色變暗。
晚期,白點布滿全身,魚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
魚有氣無力,左右搖擺,體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難,窒息而死。
(3)治療:此病要綜合治療,只用藥收效不大,加強飼養(yǎng)管理很重要。
首先停食4~5天,減少污染,保持水溫恒定,升溫比原水溫高2~3℃為佳。
在沒有水草的情況下可適當投藥,水草對各種藥物敏感很快枯死。
熱帶魚常用驗方如下:
參考驗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鹽,可取得一定效果。
參考驗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劑灑全箱。
用火柴棍蘸甲基藍結晶粉,涮入病魚箱內變色即可,都有較好效果。
參考驗方3:早期、中期,將紅汞放入水中,變成淡紅色即可,有很好的消滅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復使用,因汞有毒,魚不易排出體外。
參考驗方4:中期、晚期,特效藥為硝酸亞汞,但魚對此藥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況下不采用。
90×45×60(厘米)箱放綠豆粒大小一塊即可,此藥也不能反復使用。
北京動物園治療此病治愈率較高,一般損失不大。
熱帶魚魚鰭上有白點
熱帶魚魚鰭上有白點,熱帶魚也會得病的,有時候飼養(yǎng)熱帶魚的時候,會發(fā)現熱帶魚魚鰭上有一些白點,這樣的白點是什么情況呢,是不是屬于一種寄生蟲病呢,其實熱帶魚一旦出現了這一的白點之后呢,一定要小心了,很有可能是屬于白點病。
什么是熱帶魚魚鰭上白點病?

白點病,簡稱ich(美洲)或ick(歐洲),是十分普遍和常見的魚體疾病,由一種叫ichthyophthirismltifiliis(想是譯作「卵形馬蹄核纖毛蟲,也叫小瓜蟲」,以下一概將之簡稱為白點蟲)的單細胞寄生蟲所引起的;在眾多的淡水魚中,例如熱帶魚、金魚,以至到食用魚等的身上最為常見,而且在野外的地方會更為肆虐。它的繁殖和傳播能力極強,但只會寄生在活魚身上。
白點病是一種最常見的魚類寄生蟲病,多發(fā)于秋末春初水溫較低的季節(jié)鯉科和慈鯛科的熱帶魚較易感染。
熱帶魚魚鰭上白點病的癥狀
亞峰觀賞魚用速效白點一掃光白點凈殺小瓜蟲去白點片狀25片白點病最初表現為在魚體的某一個部位有一些白點,數天后白點會蔓延到全身,表現為常臥在水族箱底靜止不動,食欲不振,有時在增氧泵的注水處浮游,忽然有狂游的動作,后期,魚身有大量的白濁黏液分泌,魚常用身體擦箱壁,嚴重時鱗片大量脫落。白點病發(fā)病率高,傳染快,常發(fā)生在初春、梅雨、初秋氣溫變化大的季節(jié)。魚移箱或水溫過急的變換,都會引發(fā)白點病。白點病要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治愈率高。如到了后期,因被感染的魚食欲減退,體質下降,很容易印發(fā)別的疾病。
在患病初期,病魚會用身體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可見許多小白點。病魚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動。后期體表如同覆蓋一層白色薄膜,粘液增多,體色暗淡無光。
熱帶魚魚鰭上白點病的治療方法
無論使用什么藥物首先要提高水溫(最好到30度)。可利用小瓜蟲不耐高溫的方法,促使產生在魚體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長速度,使他們從魚體表面脫落。
治療藥物:
1、可用5%鹽水浸泡數天;
2、或用百萬分之二
(2ppm)的甲基藍溶液,每天浸泡6小時;
3、用百萬分之零點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綠和百萬分之二十五
(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處理,療效較好;
4、或用28~30℃的百萬分之二
(2ppm)的鹽酸奎寧藥液浸泡3~5天;
5、或用百萬分之二
(2ppm)的硝酸亞汞藥液浸泡30分鐘;
6、或用百萬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濃度的紅汞溶液浸泡5~15分鐘,每天2次。
地圖魚魚鰭上有白點怎么辦
地圖魚魚鰭上有白點是白點病導致的,可以通過提高水溫或者紅藥水來治療。
治療白點病的方法:
1、可利用白點蟲不耐高溫的方法,提高水溫到30度,促使產生在魚體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長速度,使它們自魚體表面脫落后,換水即可。
2、紅藥水治療,這種方法的關鍵在于不要加多,水色曾微紅即可,寧少勿多,浸泡5-10分鐘,每天1-2次。
注意不要使用用硝酸亞汞、孔雀石綠治療,這兩種藥物是劇毒產品,會對人體產生巨大傷害,極易至癌。
患有白點病的魚全身滿布白點,每個白點胞囊內含有許多幼小白點蟲,白點蟲吸取魚體組織的營養(yǎng)而長大并增加數目,后來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魚體上侵襲皮膚,形成更多的小白點。
地圖魚在患白點病初期,病魚會用身體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可見許多小白點。病魚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動。后期體表如同覆蓋一層白色薄膜,粘液增多,體色暗淡無光。白點病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水溫15—20℃最適于白點蟲繁殖。
地圖魚主人在飼養(yǎng)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水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