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氣泡病的病因分析
觀賞魚氣泡病的病因分析
水族養殖的氣泡病,是因水中氣體飽和,造成飼養魚只生病,嚴重急癥時可能會死亡,是一種有致命性的疾病,所以有飼養水族的飼主,應該注意小心。

一、氣體過飽
由於水中某種氣體過飽和,魚的腸道出現氣泡,或體表、鰓上附著著許多小氣泡,使魚體上浮或游動失去平衡,嚴重時可引起大量死亡,這種病主要危害魚苗。
二、肥料致病
池塘、魚缸中施放過多未發酵肥料,生肥在池塘、魚缸底部分解放出甲烷和硫化氫的小氣泡,魚苗誤當食物吞入。氣泡在腸內積累較多時,加之硫化氫等對魚苗有毒,使魚體上浮,失去下沉的控制力。
三、氧量過飽
病因是水體中某些氣體的含量達到過飽和而引起,如水中含氧量達14.4毫克/升,即飽和度為192%時,體長1厘米的魚苗便可發生氣泡病。
四、產生本病
溶氧量過飽和常見於夏季高水溫期,再加上水中植物性浮游生物太多,經日光照射下,這些植物行光合作用,產生大量氧氣,而產生本病
五、溶氧過高
一般溶氧之飽和度高於125%被認為是有危險性,若高於300%則有致死性,飼養者,不得不甚。
觀賞魚魚鰾病的病因分析
觀賞魚魚鰾病如果沒有一定的經驗很難準確的判斷。觀賞魚魚鰾病會讓觀賞魚的身體無法維持平衡,而該病在金魚身上更多見,特別是短身腹部肥大的金魚。那么什么原因會引起觀賞魚的魚鰾病呢?
1、飼水的水溫變化幅度過大,一般水溫溫差達到2~5度時,就很容易造成魚鰾病的發生。這可以是由換水不當造成,也可以由季節性的晝夜溫差過大造成。

2、生理缺陷造成,如金魚在生長過程中發生了魚鰭的不對稱生長及魚鰭的缺失,比如出現單臀鰭、無臀鰭或臀鰭的左右不對稱,都會使魚出現魚鰾病癥狀。
3、生理構型問題。特別是發頭類金魚,如果體型過短,在越冬期就很容易出現魚鰾病癥狀,所以在留選種魚時,建議不要選擇體型過短的金魚當作親魚。還有一類構型問題就是尾鰭,當金魚的尾柄與尾鰭面的交接處的夾角小魚90度,尾鰭呈現一種上翹的感覺,隨著金魚肥胖程度的增加,就容易出現魚鰾病。,同時,尾鰭過小的金魚也容易發生。
4、飼喂量及飼料的問題,金魚比較貪食,如果經常吃食過飽,時間久了就容易出現魚鰾病癥狀。有一部分金魚對膨化型飼料的適應性不是很好,食用后飼料中的氣體在體內積存而不能及時排出,也會出現魚鰾病的癥狀。
5、缺氧造成。由于缺氧可以造成魚體內酶活力的降低,就會使一些金魚失去自身調節平衡的能力,從而發生魚鰾病。一些體質較好的金魚,在水體含氧上升后會自己恢復過來的。
觀賞魚結核病的病因分析
觀賞魚結核病被認為是目前觀賞魚的頭號慢性病之一,由于該病一旦發現的較晚沒有及時治療的話,就很難治愈,并且病死率也非常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觀賞魚患上結核病的呢?
緊迫與疾病易感性緊迫降低了魚只的免疫系統,造成容易罹患魚結核病。不良的水質會導致魚只緊迫并且造成疾病。然而因恐懼有誘發的心理緊迫,也會抑制魚只的免疫系統。舉例來說,曾有研究人員以降低水位達六個小時的方式來造成鯰魚緊迫,水位低至雖然魚只仍在水下但無法保持正常的方向。然后研究人員把會造成“白點病”的多子小瓜蟲加入缸中,六天以后,曾受緊迫的魚只比控制組多出了27%的白點病感染。
緊迫會嚴重減弱魚只的免疫系統。研究人員曾將兩只虹鱒放入無處躲藏的小缸來緊迫魚只,這兩只發生激烈的打斗直到其中的一只取得優勢地位。在之后的四個星期實驗中,優勢的那只魚在缸中自由的游動,位卑的那只魚則保持順從。位卑的虹鱒雖然會吃,但尺寸成長僅有優勢虹鱒伙伴的1/3。更重要的是,位卑那只魚的免疫系統遭到蹂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