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魚身上掉鱗怎么辦
ID:2482142025-03-05關注人數:3205
鸚鵡魚身上掉鱗怎么辦
首先要搞清楚鸚鵡魚身上掉鱗的原因,然后再進行治療,比如:

1、赤皮病
赤皮病會致使鸚鵡魚掉鱗。如果魚缸消毒不徹底,水質就會比較差,水體中就可能會有病菌,如果鸚鵡魚外皮稍有一點破損,細菌就會長驅直入,引起赤皮病。
治療方法:可以投喂磺胺噻唑給鸚鵡魚,連續用藥6天,病情就會好轉。
2、打架
新的鸚鵡魚剛入缸后,原缸中的魚無法容納它,就會發生打斗事件,打斗過程中容易使鸚鵡魚掉鱗。
治療方法:建議將愛攻擊鸚鵡魚的魚撈出來單獨喂養。掉鱗了的鸚鵡魚可以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后單獨靜養。
鸚鵡魚腸炎的癥狀
鸚鵡魚得的腸炎分很多種類型,表現出的癥狀也不一樣,具體如下:
1、細菌感染引起的腸炎

這種類型的腸炎最大的特征是腹漲,糞便多為膿樣白便,也有拖便的。
2、內寄引起的腸炎
此類腸炎,會導致鸚鵡魚厭食或拒食,很少有便,或呈膿樣白便。
3、水質變化過大引起的腸炎
此類腸炎,鸚鵡魚的表現是體色發黑、縮鰭、聚堆。糞便表現為拖便,最長可達10公分左右。
4、消化不良引起的腸炎:
得了這類腸炎的鸚鵡魚,通常表現為厭食或拒食,神態呆滯,有時伴有體色變暗或發黑的情況,糞便多數為散便,或呈膿樣白便。
鸚鵡魚水溫多少合適
鸚鵡魚對溫度適應性較強,在20-30℃的水溫中能自由生活。同時,鸚鵡魚又對溫度相當敏感,它在低水溫和水溫劇烈變動的情況下,容易產生應激反應而導致體色暗淡失去艷麗的光澤,甚至會出現黑色的條紋或者斑紋。所以飼養過程中最好使水溫保持在21-35度,以25-30℃最好。此外,每次換水前后水溫差不宜超過0.5℃。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鸚鵡魚的生活習性吧!
鸚鵡魚棲息在礁沙混合區,主要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水面下30-50厘米的深度中。鸚鵡魚受驚嚇時會躲入沙中,夜晚潛沙而眠,屬肉食性,以小型底棲動物為食,鸚鵡魚的嘴里上下都有一排牙齒,鸚鵡魚可以咬動堅硬的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