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魚針尾病應該怎么治療
孔雀魚針尾病應該怎么治療
1、加入土霉素:

孔雀魚患上針尾病后,飼養(yǎng)者可以先嘗試用土霉素給它們治療。可以在它們生活的魚缸內加入1-2片土霉素,具體的藥量可以根據(jù)水體的大小來決定。還要每天給它們換水,但是換水的量不能太大,控制在總水量的五分之一即可。
2、加入高錳酸鉀:飼養(yǎng)者也可以選擇在魚缸內加入一些高錳酸鉀,加入的高錳酸鉀讓水呈淡紅色最好。此時不需要每天換水,大概2-3天換一次水就可以。
3、青霉素藥浴:飼養(yǎng)者也可以使用青霉素給病魚藥浴,每天藥浴1次,每次藥浴15分鐘左右即可。堅持一周,針尾的情況就可以痊愈。
孔雀魚縮尾病和針尾病怎么治療
很多飼養(yǎng)孔雀魚的魚友都會遇到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一段時間依賴,孔雀魚尾鰭夾角在明顯的變小,而且嚴重時縮成一錐形,魚只不斷地搖動身體,喜聚集于水面或水底的角落。最后,孔雀魚就死掉了。其實,這是因為孔雀魚感染了縮尾病,沒有及時的治療而死掉。
導致孔雀魚縮尾病或者是針尾病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因為飼養(yǎng)孔雀魚的魚缸太狹小,飼養(yǎng)魚兒的密度過于龐大。此外,魚缸中遺留的殘耳比較多,換水也不及時導致大量的病菌滋生,導致孔雀魚感染縮尾病或者是針尾病。

要治療魚兒的這類疾病,我們可以用水霉凈,或者是使用海鹽進行治療,將整個孔雀魚缸潑灑飽和鹽水。同時將水溫提高到28-30度。此外還可以使用黃粉,已達到預防繼發(fā)性細菌感染的目的。
孔雀魚針尾病怎么治療呢
孔雀魚針尾病怎么治療,孔雀魚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是比較強的,對于沒有飼養(yǎng)經(jīng)驗的魚友來說孔雀魚是比較好的選擇,但在飼養(yǎng)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孔雀魚生病的情況,那孔雀魚針尾病怎么治療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孔雀魚的觀賞價值重在其尾,而坑爹的事偏偏孔雀魚針尾的得病癥狀又在尾巴上,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觀賞效果。通常來說,孔雀魚針尾的患病魚的尾鰭夾角明顯變小,甚至呈錐形,如同針尖一般,這種狀態(tài)的病魚,觀賞價值已經(jīng)完全喪失。患針尾病的孔雀魚會出現(xiàn)焦躁不安、魚鰭夾緊、游動不規(guī)則、離群,且患病后逐漸消瘦,不及時治療的話會漸漸死亡。這還是其次,更可怕的是孔雀魚針尾病具有潛伏性和傳染性,也就是說,你會忽然發(fā)現(xiàn)魚缸很多魚同時得了針尾,因此當你發(fā)現(xiàn)有少量魚針尾時,你應該慶幸,并要及早隔離出來。
很多魚友覺得孔雀魚針尾病的產(chǎn)生與環(huán)境不良有關,也有資料顯示其原因主要是嗜水汽單胞菌所致。但通常情況下,孔雀魚成魚很少會得針尾病,針尾病主要是在1-2月左右的幼魚中流行。更不可思議的是,不同品種的孔雀魚幼苗發(fā)病的幾率也是不一樣。且經(jīng)常在針尾病的魚群中也有個別魚仔不會得病,這就說明針尾病的傳播與魚只本身的抵抗力有關。
像孔雀魚針尾這種嚴重的疾病,只有在早起發(fā)現(xiàn)才有治療的意義,因此當養(yǎng)殖孔雀魚密度較大時,一定要勤于觀察。只要發(fā)現(xiàn)了魚缸中有可能是針尾的病魚就要立即隔離處理,且原缸也要勤換水,并下藥預防。要做到寧可錯殺也不可遺漏,這樣才能保證你全缸孔雀魚的的安全。而且針尾病得了基本上就不要幻想魚能自己痊愈,及時、快速的隔離才是王道。
孔雀魚針尾病的治療方面,在藥物的選擇上,呋喃西林(俗稱黃粉)和鹽其實應對豎鱗和充血還行,針尾的話就缺乏藥效了,甲基藍、慶大霉素也是對針尾的幫助微乎其微。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是執(zhí)著用上述藥品,很可能會讓你的魚病情加重,從而錯過治療良機。根據(jù)藥性以及不少養(yǎng)魚人的經(jīng)驗,很多朋友都認為土霉素治療孔雀魚針尾病的效果是最佳的。土霉素屬于治療預防一體化的藥物,很容易買到而且便宜。
在治療孔雀魚針尾時,土霉素的用量一般都是3升水1粒藥片,如果是預防的話,用量可以減少。而且土霉素在藥性上來說不會危害到魚缸內生物的安全,可放心使用。投放土霉素治療孔雀魚針尾時,一般不需要刻意的搗碎或者弄成水溶液,可直接投放。藥浴療程為一周左右,每天都需要換水以及補充藥物,基本來上說此階段大部分病魚都可好轉,當然如果有的魚沒有徹底痊愈,還是需要繼續(xù)治療的;如果一周以上還有無任何好轉的病魚,則建議直接淘汰。
其實對于孔雀魚的疾病來說,只要能掌握正確的方法,基本上都可以治愈,但是可惜的是患過病的魚的品相以及體質都會降低,有些重病魚治療不徹底還會反復發(fā)作,從而帶來更大的損失,治療的同時也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成本,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也必須懂得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