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魚的常見品種有哪些
孔雀魚的常見品種有哪些
常見的孔雀魚品種有馬賽克孔雀魚、草尾孔雀魚、蛇王孔雀魚等,這幾種孔雀魚都是市面上比較常見的。下面詳細介紹一下各個品種的特點:

1、馬賽克孔雀魚:馬賽克孔雀魚的標志就是尾鰭與身體的交接處有一塊深藍色的色塊,看起來像馬賽克一樣。
2、草尾孔雀魚:草尾孔雀魚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尾鰭寬大,并且上面布滿黑色的圓形小點,花紋看起來像草皮一樣。
3、蛇王孔雀魚:蛇王孔雀魚一般都是藍、綠色,魚鱗具有金屬質感,身上布滿了復雜的圖案和紋路,看起來像蛇皮一樣。
孔雀魚難產的表現有哪些
孔雀魚難產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孔雀魚在生魚仔的過程中非常的痛苦,一般情況下難產的母孔雀魚會停靠在缸壁或者沉在水底一動也不動。
孔雀魚難產會導致部分母魚會尋找一些比較隱蔽的地方進行待產,如水草叢中、水草盆之間、過濾器及水管后的缸角等處,接著相對靜止不動。

有的魚可能肚子的前半部較貼近缸底,而下半身則稍向上翹、呼吸與平時相比稍微急促,此時若給母魚喂食,可能會看到母魚對飼料“吞吞吐吐”,不一定會吃下去。
在這種情況下,主人可以通過人工催生對孔雀魚進行處理。
催生方法:
1、調整水溫,如果主人發現自己養的孔雀魚要生產魚寶寶了,為了讓小寶寶快點被產下來,就可以使用調整水溫的方法促使母魚產籽,魚主可以將加溫棒放在魚缸內加溫,到達一定溫度后再抽出來,頻繁往復,就能刺激母魚產籽了。
2、適當換水,如果母魚不產籽,我們還可以通過換水的操作促使母魚產籽,其原理就是利用換水的過程來刺激母魚產籽,同時也可以為產后的魚寶寶制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區域,不過建議魚主換水時盡量溫柔一點。
3、擠壓魚肚,我們也可以通過擠壓孔雀魚的肚皮讓小魚出來,不過這種方法如果魚主不是比較熟練,就會很容易導致母魚死亡,我們要輕輕的從孔雀魚的頭擠壓到尾部,通常情況下,只需要擠出一點點小魚,后面的小寶寶都會出來,不過不建議大家使用此方法。
4、及時剖腹,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母魚確實產不出小魚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只能用剖腹產了,因為我們不能丟失小魚,母魚長時間產不出小魚,對母魚的身體也是一種傷害,所以主人的動作要快。
適合跟孔雀魚混養的魚有哪些
1、斑馬魚:
斑馬魚是比較適合跟孔雀魚一起混養的,因為它們和孔雀魚一樣,都適合在弱堿性的水中生長。而且它們的性格比較溫和,不會主動發起攻擊。
2、瑪麗魚:瑪麗魚和孔雀魚屬于一個科目的魚類,它們除了對環境的要求一樣,繁殖的方式也是相似的。
3、燈科魚:燈科類的魚都是比較適合跟孔雀魚一起養的,只是燈科類的魚需要群養,混養的時候需要準備大一點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