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魚縮尾咋回事
孔雀魚縮尾咋回事?
孔雀魚出現縮尾的情況時,可能是水溫在短時間內變化太大造成的,比較適合孔雀魚生長的溫度在18℃~34℃之間,因此平時要注意控制水溫。

此外飼養孔雀魚的水質出現變化時,也會導致孔雀魚縮尾,這個時候需要調節水體的PH值,水體的PH值應當控制在6.5~7.5之間,平時還需要注意換水,保持水體的潔凈。
如果孔雀魚飼養時間較長,魚體衰老后,同樣會出現縮尾的現象,這種情況屬于自然老化,因此不能使用任何方法讓其恢復。
孔雀魚扎堆不動咋回事
孔雀魚扎堆不動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孔雀魚換上了胃炎導致的,也有可能是因為水質太差導致的,飼主一定要多多注意觀察孔雀魚的身體情況。
有人說,孔雀魚沉底可能是胃炎患了,也有可能是魚鰾壞了。一般來說,孔雀魚的胃炎疾病可以進行治療,然而如果是魚鰾癥,那么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了。此外,當孔雀魚患有其他魚病,如爛尾病、白點病、爛鰓病等等,受到疾病的影響,孔雀魚精神會變差,行為能力也會受到影響。此時的孔雀魚也會沉底,不再游動。

孔雀魚總是沉在水底有六種可能性:
1、水質變化,如大換水,換進去的和以前的不一樣。溫度和氣候變化也可能引起。
2、受到了驚嚇,比如待產母魚神經敏感,主人又總是守在缸邊,就容易沉底。
3、陌生環境,就算是水質相同,孔雀魚也會不那么適應,沉在水底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腹部。
4、公母比例不協調,公:母2:1時,缸中只有一條母魚,母魚也會沉底。
5、生病了,由于是春天,孔雀魚發病高峰期,生病是很正常的。若是孔雀魚身體外征明顯變化或是魚屎顏色形狀和以前不一樣,就是生病了,具體病因對癥下藥。
6、待產母魚為了保護自己和后代,有時會沉底。
孔雀魚在飼養過程中,需要注意其水質環境才行。
孔雀魚大肚子不生咋回事?
孔雀魚大肚子不生有可能是小魚仔還未發育成熟,它們是卵胎生的魚,從交配到生產的時間較長。正常情況下,都是28-32天左右才能生產。而且它們到了懷孕中期以后,肚子就會變得比較大,臨近生產的時候,肚子會比原來大出1-2倍,所以它們大肚子不生有可能是沒到發育的日期。
孔雀魚大肚子不生還有可能并不是懷孕,而是患上了腹水病。引起這種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像水質太差、細菌感染、內臟受傷等都會導致它們患上腹水病。孔雀魚得了腹水病后肚子會明顯膨大,看起來像懷孕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