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斷烏龜公母
怎么判斷烏龜公母
首先可以從烏龜外形來判斷公母,雄龜的軀體長且薄,尾柄較細,而雌龜的軀體短且厚,尾柄較粗。雄龜的龜殼大多是黑色的,個體較小,雌龜則是棕黃色,個體較大。

其次可以觀察烏龜交配的姿勢,一般雄龜在上,雌龜在下。并且為了防止雄龜滑落,它的腹甲有個位置是凹陷的,而雌龜的腹甲則是平坦的。
雌龜和雄龜在繁殖期的表現也不一樣,按住烏龜的頭部及四肢,雄龜的的排泄孔會流水,生殖器突出向外,而雌龜則只會突出有皺紋的內壁。
怎么判斷烏龜冬眠
1、冬眠不等于睡覺!
冬眠是動物為了對付氣候寒冷和隨之而來的食物減少而盡可能減少自己的活動和能量消耗的本能。

也即是說,冬眠中動物,除了維持呼吸,同樣維持著基本的體液循環和應激性反應。
只是比氣候溫暖時要少。
舉例而言:
夏天溫度超過30度,保證喂食和換水,一斤以上的大龜隔日甚至一日內都會進行排便排尿;但冬眠期間也許三五日或者以周計算。
而腹甲不足五厘米的小龜,整個冬眠過程才見它排泄三五次一點也不奇怪。
夏天龜龜神采奕奕的時候,你要拿手指拼命捅它腦袋,一斤以上的大龜會送你血淋淋的一口;而小龜也會拼命掙扎;冬眠時龜龜多半只會縮頭伸腿以示“抗議”。
但若捅了半天還紋絲不動,請仔細察看你的龜龜是否狀若干尸,若一動不動且狀若干尸,基本上就可以直接準備后事了。
2、幫助龜龜順利越冬的關鍵不止是防凍(如果你選擇讓它冬眠的話)
狀若干尸且“雷打不動”基本可判定龜龜的死亡,前面提到冬眠中龜龜仍舊需要保持基本的體液循環,否則它沒法維持新陳代謝,哪怕是微弱的新陳代謝。
所以幫助龜龜越冬,除了注意溫度,還應注意保濕。
特別對于個頭小的龜龜(腹甲5厘米以下),尤其應該注意保濕。
好多小龜越冬都不是被凍死而是被干死的。
3、溫度:溫度與龜龜的生活有極大的關系,有幾個關節點:
5-10度:須注意防止溫度繼續下降,在這個溫度下冬眠,大龜雖無凍死之虞,也肯定大掉其肉,小龜性命有些堪憂。
10-15度:比較合適的冬眠溫度,龜龜能“睡”得比較安穩,亦無凍傷之虞。
15-20度:“睡”的極不安分,會在冬眠窩里動來動去,也會有比較頻繁的拉屎屙尿,但不進食。
20-25度:開始有較為明顯的活動,尋找水源和食物。
但進食量不大。
25-30度:飲食和活動量較以前更多,但比較平穩(每日的數量和次數)。
30度以上:龜龜有極其旺盛的食欲和活動能力,能進行攀高。
(我家的小包能摳著砂漿縫隙和坑洼豎直向上爬行米余。
至于15厘高米的隔板,它能踩在大包頭上一躍而過。
)排泄基本上快能邊吃邊拉,偶爾我得一手忙喂食一手忙把剛拉出的便便弄出水盆。
這兩包賊壞的說,不給把水換干凈了,不吃不拉的說。
等你換了干凈水,弄不好還沒喂吃的,先丟一坨食指般長短粗細的便便。
所以,有些人把龜龜弄到20度以上的環境里,壓根就是不打算讓龜龜冬眠。
環境溫度是指的龜龜的,而不是人的。
室溫25度時,水溫可能20度都沒有。
這個要注意。
4、冬眠防寒和保濕:
對于一斤左右甚至更大的龜龜來說,這兩項都問題不大,塊頭大體內所含水分也多,擱在塑料盆里,用棉布褥子甚至舊報紙蓋上,保證透氣,
第二年四月溫度回升的時候自會吵你放它出來。
主要針對腹甲不足5cm的小龜談談:
防寒:不推薦使用電暖棒,的確這樣可以保證龜龜不給凍壞,卻有違龜龜億萬年形成的自然生命周期。
若是把水溫恒定在30度,龜龜能吃喝拉撒一整個冬天,但這有沒有好處我沒考察過。
可以給小龜弄個直徑15cm左右的小盆,深度約9cm左右,在盆底鋪上約2cm厚的細沙,鋪好后噴上一些水以保持濕潤,但不可過濕,以手指按壓不會出現水分為準。
然后再于濕沙上鋪上一層干沙,厚度約5-8mm。
然后把小龜放上去。
隨后把軟棉布、軟褥子、甚至皮草(如果誰錢多的話)蓋上。
不可壓實,壓實了一來不利于透氣,二來不利于保暖,三來保暖物和龜龜的過于親密接觸會吸收龜龜身體里的水分。
然后可以將整個盆子放到電冰箱背后(那里有散熱片)或室內其他較溫暖濕潤的地方(暖氣片、灶臺及壁爐內除外,要出龜命的)。
隔一周左右,打開查看一下龜龜體表的濕潤狀況(是皮膚不是殼)。
龜越小這個周期應越短。
視各地的相對濕度狀況龜主們自行調節。
如有干燥跡象(最明顯的一項指標是,龜龜能否輕松睜開眼),記得加水保濕。
切記:萬萬不可直接將冷水或者暖水噴于小龜身上或是將其直接丟進和冬眠盆內溫度有明顯差異的水中進行補濕。
溫度驟變極其容易讓你的龜寶寶罹患感冒。
補濕時,把龜龜取出,然后撥開表層的干沙,對底層沙土進行噴水,水量可根據底層沙土的干燥程度適當調整。
噴完后將干沙覆蓋上,還是把龜龜放好,然后加保暖物。
依舊置于室內較溫暖濕潤處,以備下次查看。
一般在次年的四月前后,大龜小龜都會從冬眠中醒來。
會有變瘦的感覺,但大龜會有在冬眠中長殼的,塑料盆里掉下一地蛻的殼,而且可以看到龜殼邊緣多了好多丫丫,甚是喜人。
以下是本文討論:
切記冬眠時候,溫度不要太高,否則龜無法正常冬眠,反而會消耗龜的體力,容易死亡。
不要經常打攪龜的冬眠,一個月左右檢查一下也就夠了!你一周檢查一下,打攪龜的正常冬眠,龜容易死亡。
怎樣判斷烏龜冬眠
一般判斷烏龜冬眠是靠溫度區分。烏龜冬眠分為淺度冬眠和深度冬眠兩個階段,主要是溫度的差別一般10~15度左右,是淺度冬眠,白天時睡時醒,晚上低溫冬眠。一般十度以下則進入深度冬眠狀態,一般情況下,烏龜的頭尾,四肢都會縮在殼里,有點像是假死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