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狗的人容易得癌癥是真的嗎
養狗的人容易得癌癥是真的嗎
養狗的人容易得癌癥這種說法不足以相信,癌癥沒有傳染性,狗得癌癥后不會傳染給人。不過狂犬病、寄生蟲病卻是養狗的人容易得的病。狂犬病的危害大,傳染性強,致死率極高。寄生蟲病會使人得皮癬等皮膚病,甚至會使孕婦流產,影響胎兒正常發育。

哪些狗容易得癌癥
狗狗是我們人類最重視的動物伴侶,陪伴我們走過許多快樂的時光,不幸的是在其一生中有半數的狗寶貝,必須面對癌癥的威脅,而25%會死于癌癥(
ActaVetScand,2005;46

(3):
105-120)。有些高風險品種則較一般品種容易罹癌。
一般品種的癌癥風險評估,每年定期抽血檢查犬癌敏一次即可,高風險品種則建議縮短時間,每6個月定期抽血檢查一次。
那么,不屬于高風險品種的狗是否就不會罹患癌癥呢?
不是的,因為有許多類型的癌癥發病率和品種的不同沒有關系。另外,專家也告訴我們,混種犬和一般品種的罹癌風險是一樣的,甚至風險更高。
由于癌癥的罹患率隨著狗狗的高齡化持續增加,寵物癌癥的照護及預防自然也和國外先進國家一樣,成為國內飼主最關心的寵物健康課題。
形成癌癥的多種原因大多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為了能預防及早期發現癌癥,除了要減少環境中罹癌的因子,給予適切營養,并適時給予抗氧化營養補充品外,也要定期作癌癥健康檢查,尤其定期癌癥健康檢查更是早期發現癌癥的關鍵。
定期癌癥健康檢查:
1?10歲的狗狗至少每年一次,包含抽血腫瘤標志檢查,糞便檢查和血液檢查。
5歲以上開始要邁入癌化高峰期,即使外觀健康狀況看起來正常的情況下,還是應該要做較詳細的全身健檢,項目應包含腫瘤標志、血液、胸腔X光和肝腎功能等檢查,若屬于癌癥高風險品種,或是無作節育手術的狗狗,建議可縮短腫瘤標志檢查的時間,每隔三個月至六個月檢查一次。
10歲以上寵物最好可以半年檢查一次,才能及早發現病狀及早治療。
進行絕育結扎手術:
若不打算讓狗狗繁殖后代,進行絕育,結扎手術可預防性荷爾蒙導致的癌癥。例如犬貓常見的乳腺腫瘤和子宮蓄膿常發生在沒有絕育的老年動物身上。母犬
第一次發情前進行絕育手術可以降低乳腺腫瘤的發生也可以預防因遺傳所造成的癌癥發生率。
改善或避開環境中的罹癌因子:
環境中的罹癌因子是犬貓罹患癌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放射線、化學藥劑、除草劑、農藥、過期變質的食物、有菸環境、工業汽機車廢氣,甚至是過多的紫外線,應盡量使狗貓遠離有害的物質。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不但可以保持狗狗活力充沛,更能夠維持他的健康。均衡的飲食、讓狗狗食用優良的飼料,不要喂食過期、腐敗的食物,定時定量的戶外運動以及大小便,并且保持狗狗的環境安穩,讓狗狗保持情緒良好。
補充抗氧化營養品:
由于癌癥的發生和動物體內細胞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有關,適時給予補充抗氧化營養品,尤其是含有OMEGA-3脂肪酸及左旋精胺酸的複方雞尾酒式抗氧化營養品,可以有效提升清除自由基能力減低患病的機率。
養狗的人容易得癌癥嗎
養狗和主人患癌癥完全是沒有關系的兩件事情。
不過反過來,就有了很多聯系。
因為養狗的好處之一是,狗能診斷出你是否患有癌癥。
狗狗的嗅覺差不多是我們的一千多倍,所以對于一些特殊的氣味對于狗狗來說是特別敏感的。
我們也常常聽到這樣的新聞,說是狗狗總是沖著主人的某個部位喊叫,結果飼主心生疑慮就到醫院檢查,經過診斷才得知飼主患上了什么什么癌,那么狗狗的鼻子是否真的這么靈敏,連癌癥都可以聞出來呢。
據美國研究人員稱,狗狗的嗅覺已經被用在甲狀腺癌癥病人的診斷過程中。
研究人員對34名腫瘤病人進行實驗,利用狗狗嗅覺對其進行診斷。
實驗結果顯示,其中正確率達到88%。
研究團隊在一年一度的內分泌學會會議上展示了他們的發現,他們指出狗狗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嗅覺。
狗和人只有狂犬病和弓型蟲是共患的,狂犬病是必須已經犯了病的狗咬你才有會得。
狂犬病貓、鳥等等動物都會有的。
犯病幾率很小很小。
尤其現在狗都做了疫苗。
弓型蟲傳染人。
在人身體里12天自動愈合,終身免疫,傳染的辦法是你把你的狗吃掉了。
牛羊豬的傳染幾率更大,所謂的臟就是狗踩到了地上。
然后又你抱它,地上的臟東西到你身上了。
如果狗有那么大的危害,人類馴養狗上萬年的歷史了。
狗只要打過疫苗就不會傳染給人傳染病,比如肝炎或者感冒等,但是會傳染寄生蟲。
大家應正確看待和動物相處的問題,連吃人的老虎國家都能呼吁保護,為什么我們身邊非要弄的連只貓狗都不留?絕對純凈的天空也是不可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