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常見的傳染病(下)
狗狗常見的傳染病(下)
二、犬小病毒性腸炎CanineParvovirsInfection

1.病原:
犬小病毒(屬parvovirs),與貓瘟的病毒同一類。
2.感染對象:任何年齡的狗狗皆可能感染,但最常發生于五個月以下的幼犬,其中離乳至四月齡的幼犬死亡率最高。
3.傳染途徑:由含病毒的糞便經口感染。
4.臨床癥狀:厭食、沈郁、發燒、持續性的嘔吐、噴出式下痢、噴出惡臭的血便、脫水、腹痛,嚴重者可能于3-5天內死亡。若于子宮內或出生后即感染則可能造成急性心肌炎,不是因心律不整而猝死,就是在死亡前出現因為心衰竭所造成的呼吸困難,有些則發展成慢性心衰竭。
5.治療:
由于犬小病毒性腸炎最主要的致命原因是造成病畜嚴重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所以支持療法(提供病畜必須的水分、能量及電解質)是最主要的工作。
另外預防二次性感染也是絕對必要的。
包含止吐、止瀉、避免過度貧血等的對癥治療也很重要,而且根據最新的報告,罹患小病毒性腸炎的狗狗,在治療期間也必須灌食,可以使狗狗在耐過病毒傷害之后,盡早恢復胃腸道功能。
至于免疫療法方面,其實犬小病毒血清的效用雖有爭議,但也不啻是多一個治療方法。
6.預后與預防:由于病毒已經造成腸道細胞的傷害,所以復原后仍可能有軟便、下痢等消化不良,狗狗長不大的情形。至于預防方面目前已有具相當效用的疫苗可以使用。
三、傳染性犬肝炎InfectiosCanineHepatitis
1.病原:犬腺病毒
第一型
(Adenovirstype1)
2.感染對象:可感染任何年齡及品種的犬只。
3.傳染途徑:由接觸含病毒的分泌物而感染,包含病犬的唾液、呼吸道排泄物、尿、糞等都含有病毒,雖然在臺灣患病率不高,但一旦患病則死亡率高,復原后仍可于尿中排出病毒長達六個月之久。
4.臨床癥狀:
初生幼犬可能不見任何病癥就死亡,如有臨床癥狀:
輕則厭食、沈郁、發燒,重則發高燒(41度)、嘔吐、下痢、腹痛而出現弓背不走路的現象、出血斑、結膜炎、畏光、眼分泌物增加,最嚴重者則可能于發病12至24小時內因虛脫而死亡,有時甚至會出現吐血或血痢。
感染后4-7天后有些病畜會復原,而有些病畜會在復原后的7天內,呈現暫時性、單側或雙側性的角膜混濁,使眼睛看起來變的藍藍的,故又稱藍眼癥。
5.治療:對急性病例并無有效治療的方法,而對較不嚴重的病例一樣要給予支持療法及對癥治療,但應避免使用含類固醇的眼藥。
6.預后與預防:由于傳染性肝炎為一種急性的傳染病,快者可于一天內死亡,如患病死亡率又高,所以預后不佳。預防的方法也是注射疫苗。
狗狗常見的傳染病
狗狗就像人一樣,一生總免不了生老病死;但也就像人一樣,很多疾病是可以先加以預防的,好比傳染病、肝病、腎病或心臟病等等。而且預防勝于治療,在發生疾病之前就先加以防止,絕對會比疾病發生并已經造成身體損傷之后,再加以治療、修復要好的多。
有小兒科醫生曾說過:

人體最好的時候就是剛剛出生(當然是指沒有異常或感染),然后隨著成長,器官就開始老化、身體也開始被環境所污染。所以,如何避免疾病感染及臟器損壞,就要從小做起。首先,就從一些狗狗常見的傳染病談起,要預防疾病就要先了解疾病。
一、犬瘟熱CanineDistemper(又稱硬跖癥或俗稱麻疹即臺語所謂的出麻)
1.病原:犬瘟熱病毒(屬paramyxovirs)
2.感染對象:可感染許多種類陸地肉食性動物,但以犬科為主,任何年齡的犬科動物都可能被感染,但最常發生于六至十二周齡而未接受疫苗的幼犬。
3.傳染途徑:病毒存于患犬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可經由空氣傳染或接觸傳染,主要的傳染物是狗狗打噴嚏或咳嗽時的飛沫。
4.臨床癥狀:本病的傳染率及死亡率都相當高,隨著病程演變,一般初期會有厭食、沈郁、發燒(稽留熱)、咳嗽、流鼻水、打噴嚏、流眼淚、接著會出現結膜炎,流鼻涕、腳墊變硬、嘔吐、下痢、血便,最后出現供濟失調(行動不正常)、肌肉抖動、嚼口香糖動作甚至全身抽搐昏迷等神經癥狀。
由于犬瘟熱的初期癥狀與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相似,所以不容易從臨床癥狀做區別診斷,以往通常要到感染后期已經出現神經癥狀后,才能確定是犬瘟熱,但近來已有一些檢驗套組可以幫助醫師提早檢驗,以作為診斷參考。
5.治療:主要為支持療法、對癥療法、免疫療法。
a.支持療法:由于病毒性疾病并沒有直接可以殺死病毒的藥物可以使用,一切還是得靠狗狗本身的免疫機制產生作用,因此當狗狗發病之后出現喪失食欲、發燒、脫水等癥狀時,如何維持狗狗身體功能、延續生存條件使狗狗的免疫系統得以作用,便是首重工作,而這就是支持療法的目的。
b.對癥療法:當犬瘟熱病毒在狗狗體內肆虐的同時,會有所謂的二次性感染,意思是說除了犬瘟熱病毒以外,狗狗的身體會因為遭受病毒破壞,而容易被細菌、霉菌等其他病原侵入,造成細菌性或霉菌性疾病的癥狀,此時便要針對出現的癥狀加以治療,以防止二次性感染造成更大的傷害。
c.免疫療法:目前已知的治療方法中,已經有免疫制劑的使用,例如:自制血清、干擾素、血清制劑、免疫球蛋白等等的使用,其目的都在于利用免疫反應(即抗原抗體反應),來達成消滅或是幫助消滅病毒的目的。
6.預后與預防:罹患犬瘟熱的病畜縱使最后耐過沒有死亡,但卻會常有神經癥狀的后遺癥存在,如歪頭、抖動及無法控制方向等。至于預防方面目前已有具相當效用的疫苗可以使用。
狗狗有哪些常見的傳染病
狗狗就像人一樣,一生總免不了生老病死;但也就像人一樣,很多疾病是可以先加以預防的,好比傳染病、肝病、腎病或心臟病等等。而且預防勝于治療,在發生疾病之前就先加以防止,絕對會比疾病發生并已經造成身體損傷之后,再加以治療、修復要好的多。
有小兒科醫生曾說過:
人體最好的時候就是剛剛出生(當然是指沒有異常或感染),然后隨著成長,器官就開始老化、身體也開始被環境所污染。所以,如何避免疾病感染及臟器損壞,就要從小做起。首先,就從一些狗狗常見的傳染病談起,要預防疾病就要先了解疾病。
犬瘟熱CanineDistemper(又稱硬跖癥或俗稱麻疹即臺語所謂的出麻)
1.病原:犬瘟熱病毒(屬paramyxovirs)
2.感染對象:可感染許多種類陸地肉食性動物,但以犬科為主,任何年齡的犬科動物都可能被感染,但最常發生于六至十二周齡而未接受疫苗的幼犬。
3.傳染途徑:病毒存于患犬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可經由空氣傳染或接觸傳染,主要的傳染物是狗狗打噴嚏或咳嗽時的飛沫。
4.臨床癥狀:本病的傳染率及死亡率都相當高,隨著病程演變,一般初期會有厭食、沈郁、發燒(稽留熱)、咳嗽、流鼻水、打噴嚏、流眼淚、接著會出現結膜炎,流鼻涕、腳墊變硬、嘔吐、下痢、血便,最后出現供濟失調(行動不正常)、肌肉抖動、嚼口香糖動作甚至全身抽搐昏迷等神經癥狀。
由于犬瘟熱的初期癥狀與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相似,所以不容易從臨床癥狀做區別診斷,以往通常要到感染后期已經出現神經癥狀后,才能確定是犬瘟熱,但近來已有一些檢驗套組可以幫助醫師提早檢驗,以作為診斷參考。
5.治療:主要為支持療法、對癥療法、免疫療法。
a.支持療法:由于病毒性疾病并沒有直接可以殺死病毒的藥物可以使用,一切還是得靠狗狗本身的免疫機制產生作用,因此當狗狗發病之后出現喪失食欲、發燒、脫水等癥狀時,如何維持狗狗身體功能、延續生存條件使狗狗的免疫系統得以作用,便是首重工作,而這就是支持療法的目的。
b.對癥療法:當犬瘟熱病毒在狗狗體內肆虐的同時,會有所謂的二次性感染,意思是說除了犬瘟熱病毒以外,狗狗的身體會因為遭受病毒破壞,而容易被細菌、霉菌等其他病原侵入,造成細菌性或霉菌性疾病的癥狀,此時便要針對出現的癥狀加以治療,以防止二次性感染造成更大的傷害。
c.免疫療法:目前已知的治療方法中,已經有免疫制劑的使用,例如:自制血清、干擾素、血清制劑、免疫球蛋白等等的使用,其目的都在于利用免疫反應(即抗原抗體反應),來達成消滅或是幫助消滅病毒的目的。
6.預后與預防:罹患犬瘟熱的病畜縱使最后耐過沒有死亡,但卻會常有神經癥狀的后遺癥存在,如歪頭、抖動及無法控制方向等。至于預防方面目前已有具相當效用的疫苗可以使用。